.

我的扶贫故事把青春奉献在脱贫攻坚一线

我叫朱戴娜,是黔南州荔波县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年3月,我来到瑶山瑶族乡深度贫困村拉片村,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名队员,那年我24岁。

瑶山是贵州深度贫困的“三山”地区之一,而拉片地处瑶山深度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这里一直都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贫困户在景区就业

驻村期间,总有人问我扶贫工作难不难?困难是肯定存在的,但是我选择积极面对。从没接触农村扶贫工作的我第一次走进贫困户家中,最大难题就是交流障碍,我听不懂瑶族方言,无法进行沟通,更别提摸清村情民情。在村委办公遇上跳闸、停水都是常有的事,加班完善扶贫工作计划,一跳闸只能重写,停水时一盆水都得省着用。刚开始扶贫的我常为此困扰,但看到贫困户他们住在“老破小”的危房里、吃着没有油水的饭菜,我选择了克服困难。     我相信困难与隔阂终将被真诚驱散,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情,白天我与瑶族干部共同进村入组走访摸底,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劳作,到了晚上向瑶族干部了解民族文化,开会讨论动态管理工作加班加点完成一户一档的更新。

荔波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及爱心企业捐赠

年下旬,拉片村扶贫工作队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建了12支“尖刀班”的队伍,我担任拉片一组尖刀班长,与两名网格员共同开展拉片一组38户人的帮扶管理。并按照“”工作法,有序开展脱贫工作。

为了帮扶贫困户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我和队员积极向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反映情况,主动帮忙寻找帮扶路子。年,在拉片村脱贫决胜之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向拉片村捐赠5.万元帮扶资金,送来价值3.5万元的被子、床上四件套等生活用品,并且联系到多家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到拉片村捐赠12万元的帮扶资金。这次捐赠无异于雪中送炭,为贫困群众添置生活所缺用品,夯实了拉片村的脱贫基础。

深入田间地头劳作

无论帮扶贫困户还是动员群众就业脱贫增收,我都尽心尽力,在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下,为推荐在家的劳动力就业,我与瑶山古寨的负责人取得联系,磨破了嘴皮子,只为多争取一个就业岗位,现在我所包保的10户贫困户中就有4户6人在景区实现就业。     驻村两年间,我与队员经常在农闲时组织组上群众开展院坝会,进行“双培”行动感恩教育培训等,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因组因户因人施策,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平时到贫困户家中帮助群众整理房前屋后的卫生,每年进行一次组上的家庭卫生评比活动,按照积分到扶贫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调动群众讲卫生的积极性,自觉地保持家里内外卫生环境的整洁。其他组上需要帮忙时,我也冲锋在前。现在下组,群众都亲切的称呼我为“小朱妹”,我也真正的成为他们的伙计干部。

院坝会、卫生评比会

我来到拉片村开展扶贫工作已有多天了,作为90后的我,只是砥砺前行扶贫人中的一员,这样的故事几乎在每一个扶贫干部的日常都会上演,扶贫工作没有朝九晚五,只有全心全意的付出。   90后的青春、责任与担当是什么?这两年的经历让我找到了答案。把奔涌的青春献给祖国河山;把个人抱负融入基层建设;把学有所长奉献给脱贫一线、扎根基层、回报家乡。到家乡最需要的地方去,无畏风雨,在艰苦的地方开出最艳丽的青春之花,为脱贫攻坚贡献“巾帼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奔向小康新生活的起点。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拉片村一定可以继续走好乡村振兴路。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云开

编辑杨羽

编审王璐瑶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