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桃红柳绿,万物复苏;春天,孕育希望,播种未来……
年的春天,按照组织安排,我被派到安顺经开区鲍家村任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 执教多年的我暂别象牙塔,一头扎进从未涉足的农村新天地,和鲍家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鲍家村,我面对的是一个无办公场所、无集体经济、无支柱产业的“三无”空壳村和超乎想象的贫困状况,还有一盘散沙的基层党组织,贫困发生率达到12.96%,57户贫困户近多人要在短期内脱贫的现状。
任克敏(右二)带领村支两委参观阿歪寨村
“一个十指不沾泥的大学教授,能和我们庄稼人成为朋友?锻炼一下就回去了吧!”村里的人边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边扎堆窃窃私语。“干,而且必须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我们别无选择!”我狠狠的对工作组的同志们说。 我置办了简单的炊具,作好了在这里长期驻扎的准备。新整理出的办公室,用一道布帘隔成了办公区和休息室。幸运的是,安顺电大及时为我们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开通了网络,让村民们办事终于有了一个落脚点。 困境面前,我带领工作组的同志们整天乐呵呵的和村民们拉着家常,处理着村级事务。渐渐地,我们这种乐观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行为感染了村民们。热情的村民们都把我们当成了自家人,哪家做了点好菜都会送到办公室来,由于办公室这儿只有露天的旱厕,有一位村民还专门为我们配备了一把自家卫生间的钥匙...... 然而,这才是开端,如何推进脱贫攻坚驶入快车道,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任克敏引进七彩西红柿
我们决心以党建工作为突破口,先啃下基层组织涣散这块硬骨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决定着手先把村级班子搭建起来。我带领工作组不辞辛劳找到在家的村支两委、后备干部、党员,和他们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组织召开了村支两委的第一次例会,在会上大家纷纷表态,要集中精力,抛开私事,着重公事,在关健之年挺胸而出,争取鲍家村早日脱贫,此次例会,是鲍家村精准扶贫的“决战序幕”,打响了向贫困宣战的第一枪。 接下来如何把党员凝聚起来呢?我想到开一次全村的党员大会,于是将这一想法告诉村委临时负责的同志。大家心里没有底,有些犹豫:“党员大会好久都没有开过了,通知他们也不一定来。”我说:“先通知他们,能来多少算多少,其他的事情我来安排。” 经过精心准备,年5月25日这天,新整修好的村委办公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安顺电大的领导来了,区组织人事部的同志来了,幺铺镇包村干部来了,安顺电大的18名党员来了,村里的17名党员、后备干部全部都来了,到村后主持的第一次党员大会隆重召开!徐敏校长带领全体党员学习党章,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村里的老党员们感叹:“好几年都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党员一起开会了,心里是真的激动。” 从此,铸造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成为鲍家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开始,我依托村优秀党员、后备干部,找到驻村帮扶工作的切入点,紧紧抓住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的契机,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多举措强化了村级事务的管理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村干部的气顺了,心齐了,劲足了,群众的怨言也少了。村支两委主动寻找差距,挖掘发展潜力,成为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以新的精气神激发村党员战胜贫困的斗志。 随着帮扶时间的增加,走访群众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显露在我们面前。其中,鲍家组和大坡组通行难问题群众反映最多。这两个组看去只有一山之隔,但隔山累死牛这句老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居住在大坡组的小学生们,每天早晨必须在6点前起床,起床后揉着惺忪的眼睛,来不及吃早餐就得出门。我亲眼目睹了那些小学生们在山路上行走的情景而心痛流泪……于是我带着村支两委同志四处奔走,最终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申请到青岛帮扶资金30万元。项目资金到位后,年3月,因为单位工作需要,我回到了学校,内心有太多的不舍,那片贫瘠的土地依然是我内心割舍不了的情结,抑或在梦里,抑或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临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接替自己的同志一定要盯紧项目落实。 也许是与鲍家村有着不解之缘。同年7月,安顺市委集中选派后备干部参与驻村帮扶。我再次回到一直牵挂的脱贫一线。当我回到鲍家村的时候,乡亲们一句“欢迎回家”,让我两眼湿润,耳际回荡着开发区的脱贫攻坚主题歌《为老乡奔小康》的歌词:“当杜鹃花开满山冈,我又来到这个村庄,绘一张蓝图打一场硬仗,喜看这乡村变模样。为老乡奔小康,困难再大一起扛,爬坡上坎一起走,越朝前走越亮堂……” 还没来得及休整,我立马与村支两委到镇政府协调机耕道建设,完善相关手续、程序,加速推进工程落地。8月,机耕道正式开工。年底,路终于修通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下来。接着我又争取到财政“一事一议”38万元的道路硬化,年10月全线贯通,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成,鲍家村水管网改造工程也得到圆满解决。 “以其临渊羡魚,不如退而结网”,“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一定也能做到!”年,我们利用区级项目资金万元,修建了50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全部由村支两委、贫困户带头种植,食用菌产业揭开了产业调整的序幕,为鲍家村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克敏(右)与贫困户亲切交流
时间到了年,春季攻势号令一下,我和工作组、村支两委在去年取得战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由村级农业公司组织打造冬梨水果基地,形成农户+村级公司+农业公司的种植经营模式,紧接着我们又为村里争取到80万元的项目资金,建设了种植七彩西红柿的果蔬大棚,成功种植的七彩西红柿已销往福建。 年7月,在安顺市经开区党工委、幺铺镇党委的强势推动下,各村创建“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我带领工作组和村支两委在推进“村社合一”的工作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产业革命的战斗中。目前由合作社主导的产业正在形成规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给予每位受教育者以人文关怀和灵魂尊重是一名教师党员的己任,作为一名驻村书记,我也以温暖的人性关怀着村民。对那些弱势群体尤加呵护。我认为当前中国精准扶贫行动,就是在实践最大的人性人权关怀诺言! 每到节假日,我带领工作组购买水果、月饼、衣服、床上用品等去看望村里的低保户、残疾人,对弱势群体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人文的关怀! 作为一名教师,我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近4年的扶贫生涯,多个日日夜夜,累并快乐着。行走在鲍家村的土地上,一草一木都让我情由心生,眷恋无比,再熟悉不过的一寸土地、一抔黄土、每一个对我报之友好的村民都能搅动起心头最温暖的心绪,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和守望。我很欣慰,在我的职业生涯里,能有这样的机会了解农村,走进农民,为精准扶贫尽一份力,让自己的人生角色多了一份色彩。 感谢奋进的开发区和美丽的鲍家村,带给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经历和最亮丽的风景。 任克敏,年,由安顺电大派驻鲍家村第一书记。在她的带领下,干群一心,在村里形成农户+村级公司+农业公司的种植经营模式,发展七彩西红柿、食用菌种植等产业,村里的农特产品远销省内外,带动大量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金秋时整理
编辑向淳
编审胡丽华袁国彬